以下是针对熔融复合纺丝机的系统性养护方案,结合设备特性与生产需求,从多维度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及产品质量:
一、日常基础维护
清洁管理
每日停机后需立即清理机身内外残留聚合物,重点清除喷丝板、分配板及集束器表面的结焦物,防止固化堵塞影响纤网均匀性;采用专用铜刷配合中性溶剂(如丙酮)擦拭螺杆进料段,避免原料降解物累积引发局部过热。
温控系统监测:每小时记录各区温度曲线,对比设定值偏差应<±2℃,若发现加热圈异常发红或温控模块报警,需立即停机排查热电偶接触不良或冷却风机故障。
二、周期性深度保养
机械传动系统
每周拆卸齿轮箱侧盖,检查润滑油位及杂质含量,每季度更换全合成齿轮油(ISO VG68);同步带张紧度调整至按压下沉量10-15mm,磨损严重的同步带齿形偏移超2mm时必须更换。
螺杆组件维护:每月拆解螺杆进行超声波清洗,检测螺棱磨损量(超过原厚度15%需镀铬修复),组装时严格按扭矩手册拧紧法兰螺栓,防止漏料。
过滤系统焕新
根据原料杂质含量动态调整滤芯更换周期(透明PA原料可延长至72小时,再生聚酯建议48小时);更换时使用氮气反吹清除残存碳黑颗粒,安装新滤芯前用硅油涂抹密封圈增强气密性。
三、核心部件专项护理
喷丝板养护
建立“预防性更换”机制,当单孔出丝量波动>5%时立即更换备用喷丝板;旧板经碱煮→超声清洗→镜面抛光处理,使用激光微孔检测仪筛选合格品返库。
热流道保温优化:在分配板加装陶瓷纤维隔热罩,减少辐射散热导致的熔体黏度差异;定期校验加热圈功率,确保各分区温差<3℃。
静态混合器校准
每半月拆卸混合元件,测量螺旋叶片间隙(标准值为0.15±0.02mm),超差时采用激光熔覆修复;测试混合效率时,取上下游取样分析组分分布标准差应<0.8%。
四、润滑与防腐体系
建立“五定”润滑制度:定点标注所有润滑点(共37处)、定量加油(轴承类每次加注量为油脂容量的1/3)、定质选用高温锂基脂(滴点>180℃)、定时执行(主电机轴承每日注油)、定人负责。
防锈处理:暴露金属件喷涂含钼二硫化物的防锈剂,液压杆活塞杆镀硬铬层厚≥0.05mm,接料槽内壁做特氟龙涂层处理。
五、数据化运维管理
接入DCS系统实时监控关键参数:螺杆转速波动值<±1rpm、熔体压力标准差<0.2MPa、牵伸辊速比误差<0.3%;运用振动分析仪每月检测轴承振动速度有效值(RMS≤4.5mm/s)。
档案管理:建立设备健康档案,记录每次维修更换的备件编号、故障代码及解决方案,运用大数据分析预测易损件寿命周期。